10万“老外”吐槽学中文上热搜,在线教外国人中文真的有那么火爆吗?
时间:2022-05-18   访问:

    “这不就是学英语时候的我吗?”


      最近,“外国人吐槽学中文”的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达到1.6亿次。那些正“深陷泥潭”的中文学习者,将自己对汉语的困惑转化成无数表情包,也引起正在学习外语的中国网友的共鸣。

这些表情包多数来自某全球社交论坛的中文学习小组,在那里,聚集着超过10万名活跃的汉语学习者。


      中国网友们也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并且遭受着和自己学外语时同样的“痛苦”。


       与全球的汉语学习热潮相比,对外汉语教学市场却似乎一直欠点火候。


       经过多年发展,除了官方主办的500多所孔子学院,民间的对外汉教机构仍然处于“小而分散”的状态,尚未出现行业巨头。


        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狂揽百亿元融资,各个赛道都涌现出头部玩家,而对外汉语的在线教育领域,也只有3家机构获得早期轮次的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在线教育的火爆让对外汉教市场嗅到新的契机,在线国际汉语教育是一片新蓝海,但民间的对外汉教行业依然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与自身桎梏的挑战。


汉语教育触网


        在老汉教人眼中,教育“上线”并不是个新鲜事。


        事实上,有着跨空间需求的对外汉语教学具备“在线教育”的天然属性,也是最早尝试在线教学的教育领域之一。早在2006年前后,就诞生了一批汉语网络教学服务平台,但内容与服务远不能及今日。


       某中文培训机构创始人说,已经从事汉教行业超过15年。她回忆起2006年前后,一家日本企业老板与她合作,搭建了在线汉语学习平台,她通过聊天软件远程给日本人进行中文教学。但是,囿于10多年前的技术与网速水平,教学效果非常糟糕。


       她说:“我们当时的直播教室用的是Skype这种聊天软件,但是网太差了,延迟卡顿特别严重,体验非常不好。”之后,随着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线上体验也越来越好。于是,2015年前后,她决定开拓线上业务,打造在线中文教育平台。


     “我2015年~2016年做针对韩国的平台时,虽然国内网络发展很多,但还是不足够。2020年以后,明显感觉视频会议之类的都完全没有问题。”与她一样瞄准线上市场的,不仅有个体的汉教从业者,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在线教育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注册在国内的在线汉语学习平台约30家,其中约有一半为近5年内成立。


       但是,即使成立较早的几家公司,其融资轮次也停滞在天使轮或A轮,甚至已有公司官网“走失”,不再经营。


       整个汉教市场的成长速度,似乎有些缓慢。


被动的市场


       整体来看,有汉语学习需求的绝对人数并不少。


       根据外交部记者会的数据,目前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人,“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HSK等中文水平考试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也曾在2020年表示,目前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达2亿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已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


        本科、硕士专业均为国际汉语教育的Fiona,就曾作为志愿者在罗马尼亚的孔子学院工作了两年。


       Fiona觉得,对于外国人来说,学汉语并不是一个刚需。“很多人纯粹为了兴趣来学,学了一两个月或者一两年以后觉得好难,没有办法再继续深入下去了,也就放弃了。没有一个利益去驱动他们一定要学下去。”


       另外,Fiona发现,与中国家长愿意花大钱让孩子学外语不同,外国人普遍不愿意将大部分钱投资在教育上,尤其是在中文学习上。


       她认为“汉语在线教学目前是一个新蓝海市场”。2019年,她联合开发的汉语学习APP在不做投放的情况下,就达到了151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下载数据。最近开始进行投放后,得到的数据是“每100个点击能带来20个下载和7、8个注册”。“所以这个需求肯定是有的,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转变(用户)免费学汉语的习惯。”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目前愿意为汉语学习付费的核心用户是海外的华裔和其二代,以及有学习汉语需求的外国人。华侨华人则是其中的主力,他们往往出于留根、文化认同、归国发展等需求,外国人多以商务和留学需求为主。


       国内在线汉语学习平台的海外获客一直是难点,分散的市场导致汉语培训机构很难集中获客。针对不同市场还需要不同的获客方案,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获客成本。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ToC端获客的主要方式依然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主要是社交、搜索引擎等,比如微信生态圈、Facebook、TikTok、谷歌等,线下是传统的实体广告、地推宣传。获客逻辑依然是低价体验引流、转化、续费、裂变等。


       目前,也有机构选择通过汉语教师、外教老师来撬动“周围的需求”,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用户增长与续费转化。


       业内人士也指出,与国内在线教育目前的情况不同,受众所在地区的互联网基建情况、海外受众对于在线教育理念认知的差距,都是制约国内在线汉教平台“出海”的关键因素。


饱和与“过时”


       汉教行业,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


       她介绍:“国内目前有300多所大学开设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但是毕业后能留在这行的人凤毛麟角,主要问题是收入不稳定。”


       Fiona目前在国内的国际学校担任外籍学生的汉语老师。但Fiona表示,自己本科加上硕士阶段一共有近百位同学,目前仍从事对外汉语工作的不超过3个人。“(同学们)去中小学当编制内老师的比较多,其他人完全转行了,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进了国企的都有。”


       对于大多数汉教学生来说,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只是暂时性的工作,因为签证等问题,他们很难留在当地继续发展,这并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热爱难抵现实萧索。国内对外汉语老师的就业现状,也给许多汉教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浇了一盆冷水。


       与动辄200~300元/小时的国内教培市场相比,汉教老师的时薪仍在60~150元徘徊。曹芳介绍,自己在国内给外企CEO上中文课,也就达到200元/小时的水平,大部分汉语教师的课时费不会超过100元。Fiona还表示,如果去双语学校做语文老师或者英语老师,收入将会是现在的1.5倍。


      Fiona觉得,很多还在做汉教的人纯粹是靠着热爱或者情怀,但这种东西不能支撑年轻人走得更远。


       同时,Fiona也认为,目前国内的汉教老师严重饱和。“因为国内的好老师出不去,那些老师都留在了国内,但国内又没有岗位提供给他们。所以国内的老师就远远饱和。但如果是在海外,想找有专业背景能把汉语教好的这样一个老师,是非常少的。这主要还是一个渠道的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安然就曾对媒体记者表示,目前高校对外汉语专硕培养存在过剩的现状,而线上教育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条新发展路径,也是一条解决资源配置的好路子。


       然而,我国高校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却也依然与现实需求存在脱节。


      多位受访者表示,无论是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是目前通用的教材与考试,都呈现出重理论、轻实用的倾向。这同时对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Fiona认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经历,大部分时间都在谈理论,并没有太多实践的内容,课堂经验以及对学生特点的把握,还是要靠自己在后期慢慢探索积累。


       经常为企业老板与员工做汉语培训的曹芳发现,HSK(汉语水平考试)的内容并不适合商务场景,等级越高就越不适用。曹芳介绍,某著名韩企早在2009年就不承认HSK的考试成绩,而是自己开发了一套口语考试来进行员工评价。


     “从2020年开始,能明显感觉到高校态度的变化,对业界经验越来越重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她认为,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体系需要更新,比起讲解让外国人犯难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实用性。


     “如果大家还是体验不到汉语的美,觉得学汉语就是受罪,有这么一种心理暗示的话,那就很难推广汉语,推广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