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汉字的魅力
时间:2022-05-27   访问:


       说起汉字总觉得意趣盎然。其实,对汉字最初的感觉就是“三难”:难认、难写、难懂。小时候经常逃学,可以这样说基本上是汉字惹的祸,每遇此时母亲便软硬兼施、连哄带骗把我送到学堂里,对老师是千叮万瞩的要好好管教我。临走时总会千篇一律地丢下那句寄寓她无限希望的话语:“听老师话,好好念字,长大了好有出息。”当时我并不明白话中的意味,只单纯地认为,多认识几个字就能不像她一样长年累月地在田地里忙活。然而,那时对汉字一点也不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母亲唠叨的增多,我也慢慢的对汉字在意起来了。上初中时,我从语文和历史书上方才了解到,汉字原本不是那么简单的,它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来上大学了才真正明白,汉字是世界语言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字,世界其他文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而汉字不只如此,它还能让人从中会出意读出情来,它极富情趣而又意味深长。


       单说它的演变过程,就很有戏剧性。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有着如此漫长的演变史。从汉字的字形变化和它的书写规则来看,汉字演变历时数千年。先后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及草书、行书等几个颇具影响力的阶段。其实每次变化都是时代的需要,而且与我们的书写工具和材料息息相关。甲骨文、金文时代,是因字符书写刻画在龟甲骨和青铜器上而得名。据史料,在更早一点的半坡氏族,还有画写在陶器上的符号,有人称之为陶文。不过,那还不能算是文字,但也可看出汉字最初的起源。由于受书写材料的限制,所以这些字符既大又圆,为记一件事就需大量的书写材料。甲骨不易得,陶器、青铜更是贵族们的奢侈品,因而,当时的文字是微乎其微,少而又少。或许是因为这个原故,所以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大捆大捆的竹简木简。据说圣人孔子有次搬家,居然汗牛充栋。汉武帝时,大学问家东方朔给汉武帝递了一份奏章,竟然挑了几位身强力壮的人来抬,可想而知,汉字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尤其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给汉字的书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汉字的演变发展。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秦时已初具雏形的隶书到此时便已趋向成熟,并成为当时全社会通用的文字,隶书书法艺术也相应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我想这一切与造纸术的发明不无关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也组织了一大批文字研究工作者,重新规范简化了汉字,这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它也是世界上现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但是还有不少地区和国家,如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由于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现在一直还在使用繁体汉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就因为汉字难认难写,故而历经如此多的演变阶段,过程也就如此漫长。虽说每次演变,汉字较前好写多了,可是受汉字起源的影响,汉字注定要一笔一画的写。无论将来怎样演变发展,如何追求简化也绝不能再回到草书,否则,实在是太难认了。这或许就是汉字不同于其它文字而独具特色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汉字的演变富有戏剧性,而它的产生却很有传奇性。汉字究竟起源何时,因为年代久远,确实难以考证,但是,关于这方面的传说倒是不少。传说中古代先民的“结绳记事”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思想,可以认为这就是汉字起源最早的思路。当然,先民们是没有思虑这么多的,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劳动和生活的急需罢了。后来,随着劳动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结绳记事”显然是行不通了,故而施以简洁的图画以佐之,这也许便是后来慢慢衍化而成的象形文字的起源。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纷纭,但是最具影响力的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仓颉造字是从墙上稀疏的月影和班驳的漏痕中得到的启发。当即此时,天雨粟,鬼神夜哭,可见先民们把汉字的创造视为神奇。以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及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就足以证明,汉字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史了。可以这样说,真正意义上的汉字就是甲骨文了。甲骨文尽管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字,但对它的发现却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了。据说是有人在药店买药时发现的,当时并不把它当作文字,只认为是巫师占卜用的符。后来接触多了,有人才在意起来,渐渐地发现,这些神奇的符号居然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才明白原来它就是最古老的汉字。